龙8-long8_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这是描述信息

                                     OA登录 │ EN

搜索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新闻资讯

资讯分类

新闻资讯

中国建材杂志专访丨张伟儒: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为实现“工陶梦”不懈奋斗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1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山东工陶院改革创新的经验

和未来“十四五”发展规划广受关注

在山东工陶院建院50周年之际

《中国建材杂志》围绕五十年创新发展

对山东工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儒

进行了专访

中国建材杂志专访丨张伟儒: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为实现“工陶梦”不懈奋斗

【概要描述】山东工陶院改革创新的经验

和未来“十四五”发展规划广受关注

在山东工陶院建院50周年之际

《中国建材杂志》围绕五十年创新发展

对山东工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儒

进行了专访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1
  • 访问量:0
详情

中国建材杂志社专访

作为我国先进龙8领域改革创新的典范

山东工陶院改革创新的经验

和未来“十四五”发展规划广受关注

在山东工陶院建院50周年之际

《中国建材杂志》围绕五十年创新发展

对山东工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儒

进行了专访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为实现“工陶梦”不懈奋斗

--专访山东工业龙8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伟儒

记者 靳惠怡 特约通讯员 刘玲

◎记者:从1971年10月山东工业龙8研究所成立,至今已过去半个世纪。作为国家级工业龙8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陶院为我国工业龙8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张伟儒:山东工陶院走过了风雨兼程的50年。自1971 年我们确定以工业龙8研究为方向,几十年来始终坚守初心,在工业龙8领域深耕细作,取得累累硕果。回想当年,老一辈工陶院人怀着满腔热忱从北京来到淄博,在这片热土上开拓、进取、奋斗,为山东工陶院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望工陶院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奋斗史——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省部级奖项,96项行业和国家标准,20多项新产品,在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下,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同时,作为“国家队”的一员,我们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在行业进步、地方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凭借工陶院几十年累积的技术储备,孵化的熔融石英龙8辊棒、氮化硅轴承球、龙8平板膜等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均已成为业内知名品牌;后来居上的特高压电瓷,成功实现了对传统老牌电瓷厂家的“弯道超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国防军工领域,连续承担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目前在龙8透波材料、龙8防隔热材料、特种龙8纤维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配套领域覆盖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为30余个型号配套了关键材料和产品,是国内军工配套重点单位之一。除此之外,业界广泛应用的红外龙8、蜂窝龙8、泡沫龙8、钛酸铝龙8、龙8色釉料等技术源头和人才队伍同样来自于山东工陶院,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慢慢辐射到了社会,也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这些科研成果虽然没有给山东工陶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变成了推动淄博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工业龙8和建筑卫生龙8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效益显著。

可以说,山东工陶院在工业龙8领域的一系列骄人业绩和为当地产业升级、行业技术的进步作出的大量贡献,得到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淄博市政府的充分认可。

◎记者:50年间,山东工陶院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和进步。您认为这其中有哪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张伟儒:山东工陶院的50年发展史,就如同我们从幼儿期成长为青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有坎坷,有失败,也有成功和喜悦。我是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工陶院的,直到 2004年到中材高新北京人工晶体研究院任职,后又于2017 年回到工陶院,可以说,工陶院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一路见证着工陶院的发展。工陶院从“缺人、缺资金、缺设备”的艰难环境中走出来,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节点或事件。

一是建院伊始,老一辈科研人员为工陶院的发展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包括多孔龙8、氮化硅龙8、氮化物纤维等一系列课题,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当年埋下的一颗颗种子长成了如今的参天大树。

二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工陶院的发展也逐步走上新征程,在“七五”“八五”期间,工陶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攻关项目,开展了大量新方向的基础探索研究,为工陶院先进龙8制备技术的提高以及后续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九五”和“十五”期间,工陶院开始发展军工新材料,可以说工陶院孵化的产业和现有的主导产业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大做强的。

三是1999年工陶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这一改制对工陶院、对所有的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到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员工身份的变化从事业单位编制转为了合同工,在这样的变化之下,工陶院如何生存、发展下去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转制的阵痛期,工陶院继续深耕主业,形成了透波材料这一领先学科,找到了军工产业这一切入点,既为国家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工陶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是2005年工陶院成功申报国家工业龙8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中心创建了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提升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龙8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工业龙8行业发展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了高水平平台。下一步,我们还将在该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先进龙8技术创新中心。

五是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围绕建设成为“先进龙8领域国际一流科技型企业”的愿景目标,工陶院做强创新“引擎”,积极谋划建设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等6个重大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坚战,承担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4项,突破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军工产品年收入破亿元,7个型号15个产品获得定型;龙8膜产业实现从膜元件到膜组件、膜装备的产业链纵深拓展,产业初具规模;特高压电瓷产品、氮化硅龙8、龙8 3D 打印等一批技术实现了突破,孵化出了一批成果。三是成果转化初见成效。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面向行业需求,累计签订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合同额449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分院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工陶院品牌价值,完成工陶院萍乡分院和内蒙古分院建设,强化了工陶院产业引领和行业服务功能。

◎记者:您认为山东工陶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具备的优势是什么?

◎张伟儒:工陶院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取得今天的成绩,我认为靠的是一代代工陶院人传承下来的“爱党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感、“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和“打破陈规、坚持创新”的气魄胆量,正是因为这些,山东工陶院才能依靠科技创新这一立院之本奠定在行业中的地位;靠的是坚持以国家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练就“独门绝技”,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将一个个产业做大做强;靠的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强化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和自身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所有人可以心无旁骛干事业。

 

50年前,山东工陶院从荒凉的大窑坑艰难起步,经过几代工陶院人的艰苦奋斗,从“缺人、缺设备、缺资金”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人才济济、硕果累累、行业领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型科技企业,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创业的路是漫长的,有着数不清的坎坷,正是这些过程孕育出了工陶院独具特色的文化。我认为,工陶院的企业精神可以用“以人为本、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几个词语来概括。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调研指导

“人”是工陶院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工陶院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创造富裕、幸福生活的担当。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50年来,山东工陶院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形成了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良好风尚。唯有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唯有奉献才能聚集人心。几代工陶人不畏艰难困苦,充分发扬“团结奉献”精神,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一家人”理念的践行下,实现一个个技术突破,完成一项项的科研攻关。

 

工陶院人深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先进龙8关键材料科技创新水平,同时鼓励员工创新,激励创造性人才,持续释放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50 年来,工陶人凭着“敢为人先”的气概,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才能书写了工陶院发展的时代篇章。追求卓越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打造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工陶院必将在经济发展、科研实力、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不断增强实力,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一定能实现山东工陶院的大跨越、大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山东工陶院将长期在科研、生产和经营中形成的文化定势和心理趋向,将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理想、道德情操、意识风尚、价值取向和优良传统与企业的奋斗目标融为一体,不仅赋予企业健康持续的凝聚力,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也以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吸引人才、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并取得了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增效的巨大成果,激励着员工不断前进。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了“人”对工陶院的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工业龙8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地、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山东工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张伟儒:人才是工陶院最宝贵的财富。在山东工陶院5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着“尊才、爱才、惜才、聚才”的理念,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围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做了以下有益尝试:

 

一是拓宽视野,全方位“引才”。加强与高端人才的合作交流,夯实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助力“卡脖子”技术攻关。我们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对于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在引进人才的范围上,把眼光从省内逐步转向省外,乃至全国,不断加强投入、优化政策、提高待遇,切实提供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环境和条件,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科技工作者,让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升能力,大规模“育才”。为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对有能力、素质高的青年员工开展培养培育工作,搭建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梯队。依托山东省和淄博市以及高新区的政策推动人才申报工作,培养行业专家;以战略为导向,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本土培养、加快引进“双管齐下”的方式,不断壮大人才“蓄水池”;强化后备人才培养,持续注入新鲜活力;强化人才制度建设,筑牢人才培养发展基石。

 

三是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多举措“留才”。近年来,工陶院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合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着力从工资待遇、成长空间、生活配套、工作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三能”机制,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分配制度,制定了《科技管理奖惩办法》等办法,对于科技创新进行超额奖励,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我们一直倡导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提供尊重、创新和平等的工作环境,大胆启用“80 后”青年员工作为项目负责人,为员工打造“没有天花板的创新舞台”,激励着每一位员工尽情发挥潜能。同时,宽容失败和不足,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卸下思想包袱,大胆努力干事,站在大局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工陶院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奋斗。

2019年10月,承办ISO/TC 206第26次会议

◎记者:长期以来,山东工陶院在党的建设方面成绩优异,院党委是如何将党建工作与院内中心任务紧密结合的?请您分享一下这其中的“诀窍”。

◎张伟儒:工陶院的党建基因是根植于血脉的。1970年9月,从根据国家安排前往淄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成立了临时党组织。在工陶院成立初期,无论是厂房建设,还是项目攻关,老一辈共产党员都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将矢志报国、无私奉献的一腔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历经50年变迁,工陶院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虽然体制机制发生了变化,但工陶院“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的传统和文化未曾改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之路。

重温入党誓词

特别是近几年,工陶院在追求效益优先、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牢牢将党建工作抓在手里,紧紧围绕两个“一以贯之”,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融互促,在“深度融合”实践中彰显党建生产力。总的来看,工陶院的党建工作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党组织为工陶院发展改革把好“方向盘”。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工陶院也是坚定地把这个定位和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打造助力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优党建品牌,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面前,党建工作也必须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才有动力,创新才有发展。正是秉承这样的观点,山东工陶院以中国建材集团“1345”党建工作体系为根本遵循,实施“136 党建工作法”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的要求,打造“四抓四促四融合”支部党建品牌,开展“大学习、找差距、定措施、强效果”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持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也初见成效。

 

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院党委在培养干部、人才方面一直坚持的理念就是“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在工陶院改革发展、项目攻关的过程中,处处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每个党支部也都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冲锋在一线。这几年,积极入党的职工多了,党员中的榜样多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更强了。

◎记者:一个企业能否经营管理好,关键在于带头人和班子团队。您如何评价山东工陶院的领导班子。

◎张伟儒:工陶院在班子建设方面,可以说是有一个良好的传承。每一届班子都体现了团结向上、不避艰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现在“交接棒”传递到我们这一届手中,我时常跟班子讲,我们能将工陶院带到什么高度?到退休的时候,我们能给工陶院留下什么?领导班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前进的火车头。“十三五”期间,工陶院不断发展壮大,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跟班子间的协作、配合、努力是分不开的。按照席大大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建设坚强有力领导班子“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基本遵循和标准,工陶院着力打造了一个信念坚定、责任心强、勇担使命、锐意进取、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班子,并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水平。

 

所谓“队伍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班子行不行,先看前两名”。过往的成绩和事实证明,工陶院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认识统一、目标一致”的坚强领导集体,树立了共同的目标方向和愿景,也就是把将工陶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先进龙8领域科技创新企业,为国家研制先进龙8新材料,坚定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员工创造富裕、幸福生活作为孜孜以求的“共同愿望”。班子五人,也都是工陶院的“老人”,从年龄结构上来看老中青搭配合理,相互沟通协调非常好,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大家经常性地召开务虚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培养“共同语言”,班子间能够做到直言不讳、坦诚布公地沟通交流,在全院上下营造了一股正气。在重大决策问题上,通过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达成共识,在广泛参与中实施决策,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工陶院发展把脉定向、谋篇布局。

◎记者:自“两材重组”之后,中国建材集团对新材料的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如今新材料已成为集团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集团旗下单位,山东工陶院在该领域还将有哪些探索?

◎张伟儒:科技创新是山东工陶院的突出特点和重要优势。创新驱动让工陶院“十三五”期间现有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对于拥有创新基因的山东工陶院,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勇担国家责任,加快攻克重要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山东工陶院目前承担着 4 项“卡脖子”专项项目,我们要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

 

第二件是坚持战略理性和经济理性平衡统一。我们不但要义不容辞地承担国家责任,还要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家“卡脖子”任务的同时,更要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平衡好产业“大”与“高”之间的关系,确保工陶院持续向好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布局3D+生物龙8、低成本气凝胶、氮化物龙8纤维、先进龙8粉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产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效益。

 

第三件是进一步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建设。要处理好国家、科研团队和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非主业C类科研成果转化,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运用好中国建材集团中长期激励制度的“工具箱”,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大幅提升技术转移的质量,缩短转移周期,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创造更大财富。

◎记者: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您对山东工陶院的未来有怎样的期待和愿景?

◎张伟儒: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中央企业,山东工陶院必须将自身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积极融入“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领域里的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能否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关乎国家兴衰与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防建设战略需求,我们也将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践行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行业技术进步”的使命担当,始终贯彻中国建材集团“4335”指导原则,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战略,坚定“打造1个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壮大3个成长产业——龙8透波材料、龙8防隔热材料、龙8膜材料,发展3个培育产业——先进龙8关键原材料、3D成型+生物龙8、新能源材料”的“133”战略定位,聚焦主业主责,专注先进龙8新材料领域,承担起为国家攻克“卡脖子”材料、带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坚持创新驱动,增强攻关力度,强化成果转化,把牢科技制高点;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内生活力,在质量效益、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深化改革、管控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确保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努力建设先进龙8领域国际一流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工陶院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坚定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朝着共同富裕、实现美好生活的方向不断前行。

 

我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山东工陶院:攻克工业龙8战略高地
下一个:
上一个: 山东工陶院:攻克工业龙8战略高地
下一个:
友情链接: